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进一步改良小麦的形态、产量性状.[方法]以性状差别明显的纯度较高的潍麦8号(P1)、淮师0806(P2)为试验材料,分析小麦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及这些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1和P2在株高、分蘖数、节间长形态性状以及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稳重、株产量、粒重产量性状方面有明显差异;F1-10、F1-1、F2-10、F2-1.回1、回2、回3和回4代各性状与亲本接近,且更偏向于母本;就方差和变异系数而言,各世代性状差异明显;各性状之间具有相关性,株高与节间长密切相关,节间长之间密切相关,小穗数、穗粒数、穗长、稳重、株产量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结论]该研究可为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推荐文章
棉花主要性状的世代平均数分析
棉花
世代平均数分析
加性-显性模型
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新疆春小麦产量性状分析与探讨
春小麦
产量性状
灰色关联度
相关分析
小麦上三叶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
小麦
上三叶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皖杂40杂交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遗传分析
陆地棉
杂种优势
数量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形态与产量性状世代平均数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形态性状 产量性状 基因效应 相关性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农艺·园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6
页数 3页 分类号 S512.1
字数 341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龙江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形态性状
产量性状
基因效应
相关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