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对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追加丙种球蛋白,剂量为2g/(kg·d),其余治疗方案同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甲强龙,5mg/(kg·d),每日1次,口服.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改为泼尼松片口服.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以及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4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12.12%,对照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患儿冠状动脉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患儿应用适量激素治疗,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迅速消退.
推荐文章
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
甲基泼尼松龙
静脉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性川崎病
泼尼松
临床症状
药物治疗
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性川崎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丙种球蛋白
治疗
无反应性川崎病
临床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生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性川崎病 甲强龙 临床症状 药物治疗
年,卷(期) 2016,(23) 所属期刊栏目 妇幼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25.4
字数 346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寇志军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5)
共引文献  (89)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1(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性川崎病
甲强龙
临床症状
药物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生
旬刊
1673-9701
11-560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78号楼(大成国际中心B座)708-3室
80-611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52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561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