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小麦不完善粒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小麦不完善粒的构成因子,降低小麦生产中不完善粒的比例,筛选不完善粒低的小麦品种资源。[方法]选取安徽省涡阳县陈大镇种植的53个小麦品种(系),估算其不完善粒构成,解析赤霉病粒、黑胚粒和发芽粒的构成比例。[结果]该试验中53个小麦品种(系)的不完善粒范围为2.79%~20.82%,其中不完善粒小于6%的1、2级小麦品种(系)仅15个;不完善粒超过10%的小麦品种(系)有16个。造成不完善粒的赤霉病粒、黑胚粒、生芽粒等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间差异。[结论]供试品种(系)中,连麦6号、洛麦23、未来0818、龙科091、连麦2号、百农207、泰农19、皖农09157、皖科06725和皖科121979等品种(系)的不完善粒较低。
推荐文章
基于图像处理和神经网络的小麦不完善粒识别方法研究
图像处理
小麦
不完善粒
神经网络
识别
基于CNN神经网络的小麦不完善粒高光谱检测
小麦
不完善粒
高光谱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底水气藏打开不完善井二项式产能公式
底水驱
气藏
生产能力
二项式
数学模型
非达西流
关于保险市场不完善问题的思考
保险市场
不完善
产权缺位
信息披露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不完善粒构成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小麦 不完善粒 赤霉病粒 黑胚粒 穗发芽率
年,卷(期) 2016,(15) 所属期刊栏目 农艺? 园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7
页数 4页 分类号 S512.1
字数 42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建来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44 429 11.0 19.0
2 刘泽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8 71 5.0 8.0
3 何贤芳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4 56 4.0 7.0
4 赵莉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50 262 9.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麦
不完善粒
赤霉病粒
黑胚粒
穗发芽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