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估乳腺小叶原位癌与小叶非典型增生的超声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研究31例乳腺小叶原位癌患者与8例小叶非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39例患者的46个病灶(38个小叶原位癌病灶,8个小叶非典型增生病灶)进行评估.结果 乳腺小叶原位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小叶非典型增生患者(P=0.006 7).大多数乳腺小叶原位癌和小叶非典型增生患者的病灶均位于外上象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特征上,两组患者病灶的形态特点(P=0.001 4)、边缘是否光整(P<0.000 1)、结构是否扭曲(P=0.006 5)、病灶有无钙化(P=0.009)在小叶原位癌与小叶非典型增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绝大部分的乳腺小叶原位癌的高频超声特征表现为不规则形(n=29),边缘不光整(n=34),结构扭曲(n=20),病灶内有钙化(n=19).大部分的小叶非典型增生的高频超声特征表现为椭圆形(n=4),边缘光整(n=7),所有病灶均无结构扭曲及钙化.结论 乳腺小叶原位癌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小叶非典型增生患者.相对于乳腺小叶非典型增生,小叶原位癌高频超声表现具有更高程度的恶性特征.
推荐文章
PARP-1在非典型增生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乳腺癌
增生性病变
非典型增生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非典型性增生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多普勒超声
乳腺非典型性增生
早期乳腺癌
诊断
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的特征
乳腺疾病
纤维腺瘤
非典型
超声诊断
病理
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端粒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端粒酶
基因表达
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
乳腺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乳腺小叶原位癌与小叶非典型增生的高频超声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关键词 小叶原位癌 小叶非典型增生 超声检查 乳腺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2-305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步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 105 1030 14.0 28.0
2 马步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68 420 12.0 18.0
3 彭玉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159 889 16.0 23.0
4 朱勐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叶原位癌
小叶非典型增生
超声检查
乳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173X
51-1644/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72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5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