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非法集资犯罪客观方面的理解应当以现行司法解释的规定为基础.在有关司法解释发布后,非法吸存行为的公开性特征亦即“向社会公开宣传”集资信息的判断标准,已经与社会性特征即“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传播集资信息的判断标准合二为一.对“社会公众”的界定要从抗风险能力及集资行为覆盖面两方面把握.其当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集资诈骗犯罪的时候,非法集资行为,实际就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诈骗方法合二为一了.在查证行为人是否参与了非法集资的共同犯罪行为时,应当将其正常经营行为与非法集资行为分清,防止将共同经营者与非法集资共犯混为一谈.
推荐文章
集资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集资诈骗罪
非法占有目的
外在客观表现
认定
“非法集资”这个罪名彻底不成立
非法集资
罪名
小额贷款
司法公正
金融秩序
茅于轼
存款
吸收
浅谈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
共同犯罪
犯罪中止
共犯中止的认定
有效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法集资犯罪客观要件及共犯的认定
来源期刊 刑法论丛 学科
关键词 非法集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集资诈骗 “口口相传”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中国刑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3-248
页数 26页 分类号
字数 1919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静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43 149 7.0 11.0
2 左坚卫 34 157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8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法集资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集资诈骗
“口口相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刑法论丛
季刊
978-7-5118-6933-3
大16开
北京市新街口北大街19号北师大后主楼1814室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5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