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模式主要有行政处理与损害赔偿两种.基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通过对民法理论进行适当扩张化解释,通过损害赔偿模式实现对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是可行的.从国家所有权社会化的限度、社会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资源的特性角度衡量,行政处理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应以私法为根基,同时注重发挥公法的作用,做好“公”与“私”的衔接.
推荐文章
公私法互融背景下的域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责任模式
公众参与
政府索赔权
域外经验
浅析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海洋生态环境
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损害
损害指数
海洋生态文明
湖泊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判定技术综述
湖泊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基线
基线判定原则
基线判定程序
基线判定方法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法律属性探析
生态环境损害
赔偿
磋商
行政合同
行政裁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模式探析——游走在公法与私法之间
来源期刊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学科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 行政处理 损害赔偿 自然资源所有权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宪法学、行政法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72
页数 14页 分类号
字数 1323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晨光 复旦大学法学院 15 54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3)
共引文献  (14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2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态环境损害
行政处理
损害赔偿
自然资源所有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半年刊
978-7-5118-465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1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