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自从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被提出以来,本课题组在低C至中C含量的范围内实现了通过增加C含量的同时增强Q-P-T马氏体钢的强度和塑性.最近本课题组致力于将C含量扩大到高C范围.在多次尝试失败的基础上,提出了反相变诱发塑性(anti-TRIP)效应的设计理念,并在该理念指导下进行高碳低合金马氏体钢的成分和工艺设计,使高碳Q-P-T马氏体的强度和塑性均高于中碳Q-P-T马氏体钢,实现了通过C同时增强钢的强度和塑性.本文主要论述anti-TRIP效应提出的背景、高碳Q-P-T马氏体钢成分和工艺的设计及其微观组织、高碳Q-P-T马氏体钢的高强-塑性机制,最后分析Q-P-T工艺使C同时提高马氏体钢的强度和塑性的原理.
推荐文章
新型超高强度-高韧性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初探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超高强度-高韧性
力学性能
3 GPa 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组织性能
马氏体时效钢
3 GPa级超高强度钢
析出相
强化机制
马氏体不锈钢堆焊层组织和耐冲蚀性能
马氏体不锈钢
堆焊层
细晶强化
沉淀强化
耐冲蚀性
奥氏体不锈钢晶粒细化对形变机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
晶粒细化
形变机制
力学性能
奥氏体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同时提高马氏体钢强度和塑性的原理和机制
来源期刊 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 C含量 强度 塑性 反相变诱发塑性(anti-TRIP)效应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
页数 9页 分类号 TG1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00/0412.1961.2016.002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乃录 40 270 9.0 14.0
2 戎咏华 80 533 12.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
C含量
强度
塑性
反相变诱发塑性(anti-TRIP)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学报
月刊
0412-1961
21-1139/TG
大16开
沈阳文化路72号
2-3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747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