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COI基因片段在拟钉螺种类鉴定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来自福建省内多个地区的疑似拟钉螺标本,用形态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后,取出螺肉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的方式扩增COI基因序列片段并测序,通过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物种.结果 共采集到标本13份,通过形态学方法将样本鉴定为福建境拟钉螺属.所有标本经实验扩增到长度为515~598 bp的COI基因片段.13份标本中11株的COI基因片段与γ拟钉螺属最为相似(88.96%~97.82%),另外2株分别与拟钉螺属下的武鸣拟钉螺(87.08%)及新拟钉螺属下的开放新拟钉螺(88.55%)最为相似.在属水平上,13份标本中仅有1份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基因鉴定结果吻合,其余12份样本的形态学鉴定结果均与基因鉴定不同,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通过COI基因检测可快速对拟钉螺亚科作出准确判断,但对属水平的鉴定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推荐文章
基因鉴定技术在拟钉螺亚科物种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拟钉螺亚科
物种鉴定
基因鉴定
寄生虫病
鳗鲡幼苗种类的DNA指纹鉴定
鳗鲡
幼苗
COI基因
分子鉴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COI基因片段的拟钉螺种类鉴定初探
来源期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拟钉螺亚科 COI基因 物种鉴定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4-72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8
字数 33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94.2017.08.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清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38 2007 21.0 32.0
2 林陈鑫 35 159 8.0 11.0
3 葛婧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4 11 2.0 3.0
4 陈国伟 25 50 3.0 6.0
5 柯雪梅 15 26 3.0 4.0
6 郭志南 23 49 4.0 4.0
7 程明基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1 1.0 1.0
8 邱旻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拟钉螺亚科
COI基因
物种鉴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月刊
1002-2694
35-1284/R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76号
34-4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89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3847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