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豆鼓粒阶段是决定大豆产量的重要阶段,鼓粒速率可以利用粒重和荚果厚度与花后天数的关系进行模拟估计.田间分别种植3个粒重差异较大的大豆材料(中黄37,秦豆10号和JTN-5503),通过花期标记,利用不同取样方式(定位和随机),连续测定大豆粒重和荚果厚度,拟合其与花后天数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线性函数和二次多项式函数可以有效模拟大豆鲜(干)重和荚果厚度与花后天数之间的关系;(2)与籽粒鲜重表示的鼓粒速率比较,籽粒干重增速估值偏高,而基于荚果厚度的估值偏低;(3)不同材料间的荚果平均增厚速率存在差异,但不同材料的初始速率估值差异不大;(4)荚果厚度定位测定的试验误差最小.因此,荚果厚度定位连续测定法可用于大豆鼓粒速率的度量,其结果与籽粒重表示的鼓粒速率有较好的一致性.
推荐文章
利用荚果厚度模拟大豆鼓粒进程的研究
大豆
荚果厚度
籽粒发芽
量化模拟
基于荚果厚度模拟评价黄淮夏大豆品种的鼓粒特性
大豆
荚果厚度
鼓粒特性
粒位效应
聚类分析
利用荚果厚度变化评价大豆鼓粒期的耐旱性
大豆
干旱胁迫
荚果厚度
鼓粒速率
鼓粒期
盆栽试验
大豆节位和粒位对荚果厚度的影响
大豆
荚果厚度
函数拟合
节位效应
粒位效应
鼓粒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荚果厚度与粒重估计大豆鼓粒速率的研究
来源期刊 大豆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 荚果厚度 鼓粒速率 粒重 鼓粒期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4-249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6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1/j.issn.1000-9841.2017.02.024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得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0 603 9.0 20.0
2 王中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3 59 4.0 6.0
3 汪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13 79 5.0 8.0
4 梁福琴 2 1 1.0 1.0
5 樊晨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荚果厚度
鼓粒速率
粒重
鼓粒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豆科学
双月刊
1000-9841
23-1227/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9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2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