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加强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于2013年9月~ 10月和2014年9月~10月分别对辽宁省喀左县和盘山县进行了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与收集.结果发现在盘山县的14个乡镇均发现有野生大豆的分布,而在喀左县的21个乡镇中只有11个乡镇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共收集到野生大豆资源225个居群,其中有半野生大豆15个居群,披针叶型野生大豆6个居群,于2015年种植于田间并进行表型性状鉴定评价.考察过程中发现有新类型野生大豆以及新的分布地点,但是由于城镇建设、公路建设、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破坏,对辽宁省这两个地区野生大豆的生长环境的保护面临着巨大挑战,野生大豆的分布范围也大大缩小甚至绝迹,尤其身处辽西北干旱气候的喀左县原本就分布较少的野生大豆资源,如今濒危状况更为严重.因此,提出了加强辽宁省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和补充收集以及野生大豆优异资源发掘利用等建议.
推荐文章
辽宁省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野生大豆
遗传多样性
遗传相似性
聚类分析
SSR
广西野生大豆的考察与收集
野生大豆
考察
收集
广西
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资源的质量性状分析
野生大豆
质量性状
Shannon-weaver指数
Simpson指数
广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辽宁省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与收集
来源期刊 辽宁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资源考察 资源收集 辽宁省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1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65.102
字数 47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728.2017.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路明祥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 20 114 5.0 10.0
2 孟未来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 29 147 7.0 11.0
3 王岩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 27 243 7.0 15.0
4 吴禹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 32 180 7.0 12.0
5 李兆波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 18 125 4.0 11.0
6 陈爱国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 9 13 3.0 3.0
7 崔晓光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创新中心 11 14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野生大豆
资源考察
资源收集
辽宁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农业科学
双月刊
1002-1728
21-1111/S
大16开
沈阳市东凌路84号
8-21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9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