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颈动脉斑块的评估,经典的策略是通过影像学进行狭窄程度分级,从而决定临床干预方式.而随着临床经验和研究证据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斑块稳定性这一指标比狭窄程度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症状和预后、评估再血管化指征.本文整合了近年来经典或新型影像技术(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分子成像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技术在斑块形态及稳定性方面评估的原理和优劣,为临床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价值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易损性
评估
高分辨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决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分型
颈动脉易损斑块成分
血管重构
斑块坏死脂质核
斑块内出血
针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颈动脉斑块
针刺
辛伐他汀
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造影
稳定性
诊断价值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评估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79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45
字数 32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15/j.issn.1671-5403.2017.10.18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慧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29 291 8.0 16.0
3 刘暴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38 199 8.0 13.0
4 陈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28 138 8.0 10.0
5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47 144 7.0 10.0
6 陈跃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20 147 6.0 11.0
7 邵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12 23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7)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2)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月刊
1671-5403
11-4786/R
大16开
北京复兴路28号
82-408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7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6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