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面向小型可移动电子设备,其携带电池的能量密度成为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旨在展望电池技术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各种典型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和新型硅-硫电池通过理论计算比较分析了其理论能量密度.研究表明:虽然锂空气电池和锂硫电池具有较大的理论能量密度,但是由于自身固有的树枝状晶体生长和低库伦效率,采用过量锂金属的解决方法极大地降低此类电池的能量密度.对于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而言,替换石墨阳极材料为硅材料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理论值可达2100Wh/L.更进一步,基于转换式反应的新型锂化硅-硫电池能够实现更大电池能量密度,约为3000Wh/L,其值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石墨电池的四倍.因此,此类新型硅-硫电池能够满足未来3年~5年内的可移动电子设备的需求.同时,纳米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此类电池自身粉末化问题,从而为其商业化提供可能.
推荐文章
锂硫电池中间层的研究进展
锂硫电池
中间层
纳米材料
电化学
功能化
吸附
催化
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锂硫电池
硫正极
复合材料
电化学
聚合物
部分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国内研究进展
材料科学
高能量密度材料
有机合成
低共熔物
爆炸网络
熔铸
碳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锂硫电池
碳材料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正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硅-硫电池能量密度的对比以及展望研究
来源期刊 电池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电池 能量密度 电极材料 计算模型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3
页数 4页 分类号 TM911
字数 17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8)
共引文献  (7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池
能量密度
电极材料
计算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池工业
双月刊
1008-7923
32-1448/TM
大16开
苏州市莫邪路688号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69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86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