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需要的施氮量和移栽密度不同,研究不同生态条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下杂交稻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可为不同生态稻区肥料优化管理和合理密植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在四川德阳和泸州进行两因素列区田间试验.主区为中氮(N 120 kg/hm2)和高氮(N180 kg/hm2)两种施氮量,副区为低密(12.0穴/m2)、中密(16.5穴/m2)、高密(22.5穴/m2)3种移栽密度.调查了杂交稻产量及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德阳土壤全氮、碱解氮、水稻全生育期平均太阳辐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昼夜温差、积温均高于泸州点,在德阳点的杂交稻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分别较泸州点增加了19.2%、24.0%、3.3%、9.5%,生产单位稻谷产量所需的磷、钾量较泸州分别减少了15.2%、8.0%,氮需要量与泸州点相当,杂交稻氮、磷、钾收获指数分别增加了9.2%、9.4%、5.6%.不同生态条件下杂交稻的氮磷钾吸收特点和利用特性不同.在德阳点,高氮处理较中氮处理杂交稻氮、磷、钾吸收量高但产量低;相同氮水平下杂交稻产量、氮磷钾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中氮高密组合产量较高,为10.87~11.72 t/hm2,且该肥密组合下成熟期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处于中等水平,氮、磷、钾收获指数最高,单位稻谷产量的氮、磷、钾需要量相对较低.在泸州点,杂交稻产量和氮磷钾吸收量在高氮高密度处理最优,产量达到了9.25~9.85 t/hm2,成熟期植株体内氮、磷、钾吸收量也相对较高,但不同肥密组合之间生产单位稻谷产量的氮、磷、钾需要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生态条件显著影响着杂交稻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而影响作物的生长状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施氮量和移栽密度.本试验中,德阳稻区温光资源充足,土壤肥力也较高,最佳肥密组合为N 120 kg/hm2和密度22.5穴/m2;泸州稻区温光资源略低,土壤肥力水平也不如德阳,其适宜的施氮量为N 180 kg/hm2,密度为22.5穴/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