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钻井液与完井液       
摘要:
液态二氧化碳(LCO2)压裂液黏度低一直是制约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首次利用LCO2与增稠剂LPE和胶束促进剂C J-1混合后LCO2的相态变化,探讨研究LCO2-LPE-CJ-1压裂液的增稠机理,同时借助HAAKE黏度计的D300/400系统验证LPE-CJ-1体系对LCO2增稠效果,利用偏光显微镜对LCO2-LPE-CJ-1压裂液的胶束形态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LPE-CJ-1体系可使LCO2-LPE-CJ-1压裂液增黏且最大黏度为112 mPa·s左右,是目前文献报道的LCO2的最大黏度(20 mPa·s)的将近6倍.LCO2-LPE-CJ-1压裂液体系的增稠机理是LPE-CJ-1分子间的离子络合作用后形成的棒状胶束,类似于交联聚合物形成分子间相互缠绕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体.
推荐文章
富二氧化碳废气生产液体二氧化碳节能探讨
废气
液体二氧化碳
生产技术
节能降耗
二氧化碳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CO2腐蚀
机理
影响因素
液态二氧化碳注入井井筒温度计算
混相驱
二氧化碳
温度
井筒
传热
液态二氧化碳压裂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液态二氧化碳
增产技术
压裂改造工艺
生产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液态二氧化碳增稠过程中相态变化及机理探讨
来源期刊 钻井液与完井液 学科
关键词 液态CO2 压裂液 增稠机理 探讨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酸化压裂液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8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357.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620.2017.03.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刚 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45 810 14.0 19.0
2 王满学 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6 351 12.0 16.0
3 朱彤 中国石油华北石油管理局苏里格项目部 10 85 3.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68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液态CO2
压裂液
增稠机理
探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钻井液与完井液
双月刊
1001-5620
13-1118/TE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7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0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