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学是进行高深专业教育的场所,它以具有明确的专业兴趣的合格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录取对象。民国时期的大学在除了招收各科成绩达到录取标准的考生外,还特意招生录取了部分偏科的高中毕业生。这种兼顾'另类'考生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不仅体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本意,而且还较大限度地尊重了不同考生的自主学习权。当代高考制度的弊病之一就在于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从而几乎扼杀了'偏科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梦想。积极地反思和借鉴民国大学在解决'另类'考生接受大学教育问题上的制度经验,为那些专业兴趣强烈但又严重偏科的高中毕业生打通教育旅途中的制度壁垒,这需要从高考制度的顶层设计入手,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唯分数至上的大学招生录取观念,对于具有明确或强烈的职业性向而又严重偏科的高中毕业生,可以'特别生''旁听生''选科生'以及'试读生'等诸多名义进行名正言顺地录取。
推荐文章
对农村考生高考录取比率下降问题的思考
教育公平
农村考生
录取率下降
对农村考生高考录取比率下降问题的思考
教育公平
农村考生
录取率下降
大学治理视域下对民国大学董事会制度研究的两次高峰
民国教育
大学董事会制度
大学治理
中国教育史
大学教育制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解决“偏科生”高考出路问题的顶层制度设计——基于民国大学招生录取“另类”考生的思考
来源期刊 湖北招生考试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偏科生” 高考 民国大学 “另类”考生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36
页数 6页 分类号 G647.3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党亭军 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35 74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偏科生”
高考
民国大学
“另类”考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北招生考试
月刊
1008-004X
42-1431/G4
16开
武汉武昌东湖路147号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1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5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