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不同剂量对气虚血瘀型脊髓损伤(SCI)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骨科SCI患者中符合气虚血瘀证的住院患者90例,在西医基本治疗的基础上,于伤后1周行中药治疗,疗程为1个月,根据患者进入试验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基本方为补阳还五汤,A组为黄芪30 g组,B组为黄芪60 g组,C组为黄芪120 g组,中药治疗前、中药治疗1个月后分别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SCI程度分级、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并于中药治疗1个月后进行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疗效判定.结果:气虚证主要症状疗效C组好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主要症状疗效C组好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程度分级比较,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和A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能力评定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不同剂量治疗气虚血瘀型SCI患者,黄芪120 g组疗效好于60 g组和30 g组,有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性.
推荐文章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的临床观察
中风先兆
黄芪桂枝五物汤
气虚血瘀型
血流动力学
血脂
耳穴贴压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
耳穴贴压
气虚血瘀型
中风
便秘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的临床观察
中风先兆
气虚血瘀型
黄芪桂枝五物汤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同型半胱氨酸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和非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病人的疗效比较
补阳还五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缺血性中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剂量黄芪复方对气虚血瘀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来源期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脊髓损伤 黄芪 剂量 疗效观察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831,835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7
字数 44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7.1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 6 14 2.0 3.0
2 朱祖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 15 20 2.0 3.0
3 郑秀霞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 10 10 2.0 3.0
4 黄宝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 15 36 3.0 5.0
5 赖子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 5 7 1.0 2.0
6 陈宇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 4 3 1.0 1.0
7 卢旭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补阳还五汤
脊髓损伤
黄芪
剂量
疗效观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2095-9400
33-1386/R
大16开
浙江温州市高教园区
32-117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4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62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