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红外热像仪、表面温度计等对双盘式浮顶储油罐的表面温度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罐顶表面温度呈轴对称分布,径向温度梯度远高于周向,且距离罐中心越远,表面温度越高.油蒸汽挥发导致浮顶和罐壁间的一二次密封处散热损失明显升高,使其成为罐顶表面温度最高的区域.浮舱隔板、桁架和椽子等结构形成了热桥,使局部位置的表面温度升高,增大了罐顶的散热损失.罐壁周向表面温度梯度低于轴向,并且受油温影响较大,在罐壁保温结构的结合部位、局部保温结构破损位置的表面温度较高,散热损失较大.基于表面温度法,结合环境温度和风速测试结果,采用强迫对流换热关联式计算得到储罐不同部位的散热损失.结果表明:对于双盘式浮顶储油罐,罐顶散热损失最大,约占储罐总散热损失的67%,罐壁散热损失约占25%,罐底散热损失约占8%.
推荐文章
浮顶储油罐内原油温度分布规律研究
储油罐
温度
分布规律
测试
大型浮顶式储油罐的爆炸破坏机理实验
爆炸力学
破坏机理
爆炸冲击荷载
浮顶式储油罐
动态应变
振动加速度
可燃气体
储油罐温度分布规律初探
储油罐
温度
分布
总线技术
监测
规律
内浮顶储油罐清洗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发展
内浮顶储油罐
储油罐清洗
机器人
控制系统
防爆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红外测温的双盘式浮顶储油罐散热损失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热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红外热像 浮顶储油罐 散热损失 温度场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3-17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83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38/j.issn.1671-8097.2017.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航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 9 2.0 2.0
2 赵健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6 28 3.0 4.0
3 雷启盟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5 1.0 1.0
4 付小明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外热像
浮顶储油罐
散热损失
温度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671-8097
21-1472/T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8-262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84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