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进行结肠造口还纳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山市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5年3月结肠造口还纳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开展腹腔镜辅助结肠造口还纳术(试验组),25例行传统开腹结肠造口还纳术(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评价两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术中并发症、术后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发生.试验组5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5、0.729,P=0.671、0.823);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5±0.5)d,平均住院时间为(7.0±0.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7±1.5)d、(10.5±1.5)d(t'=3.795、7.911,均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U=3.502,P<0.01).术后中位随访10个月,肿瘤复发5例,42例生存,7例吻合口狭窄并重新吻合,两组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6,P=0.684).结论 腹腔镜辅助技术在结肠造口还纳术中应用安全可靠,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临床疗效良好.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腹腔镜辅助技术在结肠造口还纳术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期刊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结肠造口术 腹腔镜 治疗结果 预后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2-405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1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7.06.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春在 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 4 11 2.0 3.0
2 陈宏 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 20 95 6.0 9.0
3 雒洪志 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 8 33 3.0 5.0
4 王尧 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 8 23 3.0 4.0
5 周仕海 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 3 30 2.0 3.0
6 邓庆炎 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 2 1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结肠造口术
腹腔镜
治疗结果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双月刊
1674-0793
11-9148/R
16开
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200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0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