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发生静脉血栓(VTE)事件的风险大约是正常人的2倍~3倍,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是研究发现IBD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与纤溶系统的改变、血小板异常、凝血系统的激活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有关.疾病严重程度、是否住院以及治疗的相关药物都影响着IBD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积极改善疾病严重程度,谨慎选择治疗药物对于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肝素在改善IBD患者的高凝状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应根据指南对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推荐文章
炎症性肠病血液高凝状态的发生机制与治疗进展
炎症性肠病
高凝状态
机制
治疗
炎症性肠病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
运动疗法
作用
机制
措施
影响因素
炎症性肠病与生育
炎症性肠病
生育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炎症性肠病高凝状态与干预策略
来源期刊 医学与哲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静脉血栓 高凝状态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2,3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16.1
字数 36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4/j.issn.1002-0772.2017.04b.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延青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 254 2113 20.0 35.0
2 张岩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 113 542 11.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7)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炎症性肠病
静脉血栓
高凝状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与哲学
半月刊
1002-0772
21-1093/R
大16开
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8-12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73
总下载数(次)
43
总被引数(次)
8627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