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典型案例王某在某超市购买木筷5 0包,每包40元。未来几日内,王某接连购买上述木筷1000余包。上述木筷每包内含木筷10双,标注保质期为2年。王某主张该木筷标注的材质属于红木,但经鉴定材质与标注不符,认为超市存在虚假宣传,构成欺诈,要求超市退货退款并支付货款3倍的赔偿。超市主张王某并非为"生活消费目的"购买商品,该案不适用《消法》。王某称其购买木筷的原因系收藏和送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如何理解和适用《消法》第二条“生活消费需要”
来源期刊 法庭内外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消法》 消费需要 生活 典型案例 虚假宣传 消费目的 超市 保质期
年,卷(期) ftnw_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8
页数 3页 分类号 D923.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法》
消费需要
生活
典型案例
虚假宣传
消费目的
超市
保质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法庭内外
月刊
1005-0116
11-3206/D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南大街10号
82-89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57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