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喷雾冷却是一种高热流密度的冷却方式,按传热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相区和两相区.针对单相区,建立三维传热模型,利用CFD仿真技术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研究了喷雾的高度、流量密度等参数对喷雾冷却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传热稳定时,传热面温度由圆心沿径向逐渐增高,并且随喷雾流量密度的增大,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交差;保持喷雾作用面积不变,增大喷雾流量或减小喷雾高度,喷雾的传热能力显著增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可为喷雾冷却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倾斜喷射时喷雾冷却无沸腾区换热特性
喷雾冷却
倾斜角
换热效果
冷却效率
HFC134a喷雾闪蒸冷却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喷雾闪蒸冷却
热控
喷雾高度
临界热流密度
平板冲击发散冷却流动与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冲击发散冷却
数值模拟
吹风比
综合冷却效率
闭式冷却塔换热盘管数值模拟
闭式冷却塔
CFD
两相流
DPM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喷雾冷却在单相区中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热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喷雾冷却 单相区 离散相模型 欧拉液膜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9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02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38/j.issn.1671-8097.2017.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玉凤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39 163 7.0 11.0
2 孙鹏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29 53 4.0 6.0
3 王延遐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29 87 6.0 8.0
4 鲁森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2 1 1.0 1.0
5 肖梅杰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喷雾冷却
单相区
离散相模型
欧拉液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热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671-8097
21-1472/T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8-262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9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84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