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金属Al为还原剂,金属Ni和Cu为催化剂,研究了水热条件下CO2催化转化生成甲酸的特性.针对水热还原CO2可能存在的4个反应途径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表明,水热条件下反应途径HCO3-+2H≒HCOO-+H2O在热力学上最易进行,还原氢的最佳存在形态为活性H原子.考察了铝镍和铝铜水热反应体系中Ni/Al摩尔比、Cu/Al摩尔比、Al/C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对产物甲酸浓度和碳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Cu催化剂水热转化CO2生成甲酸的碳转化率优于Ni催化剂,当Al/Cu/NaHCO3的3组分摩尔比为8:8:1、温度300,℃、反应120,min时,水热还原CO2生成甲酸的碳转化率为29.1%,.
推荐文章
O2/CO2燃烧条件下NO2还原特性的实验研究
NO2还原
O2/CO2燃烧
碱金属
准东煤
富氧条件下金属催化CO还原NO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碳
富氧条件
烟道气
一氧化氮催化还原
催化剂
水热条件下CO2催化棉纤维水解过程的研究
纤维素
水热条件
水解
二氧化碳
BiVO4/rGO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2研究
CO2还原
光催化
钒酸铋
石墨烯
甲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水热条件下催化还原CO2生成甲酸的优化研究
来源期刊 燃烧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水热转化 催化剂 CO2还原 甲酸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3-19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11
字数 47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15/rskxjs.R201608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岑可法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1286 23862 65.0 87.0
2 刘建忠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377 4672 35.0 46.0
3 周俊虎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510 6847 39.0 54.0
4 程军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122 1629 24.0 34.0
5 王鑫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5 330 11.0 17.0
6 佀婷婷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热转化
催化剂
CO2还原
甲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燃烧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1006-8740
12-1240/TK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校内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0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16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