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南极大陆沿岸中山站2008-2013年的地面臭氧连续观测数据和相关资料,对地面臭氧损耗事件(ODE)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春季南极中山站常发生臭氧损耗事件.在该事件发生期间,气象要素有明显的突变过程,包括气温明显下降,风向由偏东风转变为偏北风,风速随之下降.来自海冰区的偏北风增多,风速很小,使臭氧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地面臭氧损耗事件主要与南极沿岸海冰区的活性溴(BrO)浓度有关.春季南极大陆沿岸海冰冻融过程中形成的冰间水道和冰间湖,在低温的作用下会再次冻结,形成薄冰和霜花.卫星资料能够观测到薄冰区释放的活化海盐溴高浓度区,活性溴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地面臭氧损耗事件.臭氧损耗现象是在未受到人为影响的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与中高纬度地区光化学反应导致臭氧消耗有所不同.
推荐文章
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地形和均衡重力效应的计算
地形重力效应
均衡重力效应
BEDMAP2
南极
冰盖
布格改正
均衡改正
夏季西南极探空观测以及南极大陆大气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西南极大气探空观测
对流层顶高度
边界层结构
南极大陆大气垂直结构
南极臭氧洞的影响因子和变化趋势
南极臭氧洞
平流层氯和溴的卤化物当量(EESC)
平流层温度
趋势
南极地区大陆架划界引发的法律制度碰撞
南极条约体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大陆架划界
法律制度
碰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极大陆沿岸地面臭氧损耗事件的研究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南极 臭氧损耗事件 冰间水道或冰间湖 活性溴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6-51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412.3
字数 47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6/qxxb2017.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卞林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112 2655 28.0 47.0
3 汤洁 67 1816 24.0 41.0
4 郑向东 41 560 15.0 23.0
5 丁明虎 18 40 4.0 6.0
6 高志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16 45 3.0 6.0
7 冶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极
臭氧损耗事件
冰间水道或冰间湖
活性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学报
双月刊
0577-6619
11-2006/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368
19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