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巨-子结构隔震体系,在隔震层处或子结构顶部与主结构连接处,施加SMA-压电智能复合阻尼器,从而形成巨-子结构智能隔震体系.本文通过限界Hrovat最优控制算法设计了巨-子结构智能隔震体系的半主动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对巨-子结构智能隔震体系进行了Simulink控制效果仿真分析,同时比较了控制装置安装位置的不同对结构控制效果的影响,并与普通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隔震控制1(隔震层加控制装置)和智能隔震控制2(子结构顶部加控制装置)2种控制方案在控制结构的位移方面效果相差不大.总体而言,智能隔震控制2对于控制子结构单元顶部的绝对加速度效果更为显著,但是相对于普通隔震而言,特别是在控制隔震层位移方面2种方案都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实施智能控制可以有效改善巨-子结构被动控制体系的抗震性能,并能降低隔震结构在遭受强震时由于隔震层出现过大位移导致结构倾覆的危险.
推荐文章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基础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
基础隔震建筑结构
极罕遇地震
罕遇地震
设计地震
弹塑性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附设侧向支撑的基础隔震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
隔震建筑
摩擦隔震
黏滞阻尼器
混合隔震
侧向阻尼支撑
减隔震桥梁设计方法及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桥梁工程
减隔震桥梁
抗震设计方法
地震反应
韧性
复合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计算方法
复合隔震
等效线性法
matlab 编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巨-子结构智能隔震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震灾防御技术 学科
关键词 巨-子结构隔震体系 SMA-压电智能复合阻尼器 智能控制 减震效果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65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38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99/zzfy201701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小军 199 2446 24.0 42.0
2 谭平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 180 996 18.0 25.0
3 刘爱文 45 540 14.0 23.0
4 贺秋梅 20 144 7.0 11.0
5 李祥秀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巨-子结构隔震体系
SMA-压电智能复合阻尼器
智能控制
减震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震灾防御技术
季刊
1673-5722
11-5429/P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6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7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