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与目的:非整倍体与肿瘤形成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整倍体与肿瘤细胞致瘤性的关系.方法:C3和C5细胞系是来自于同一淋巴瘤细胞系的两个亚克隆,采用CCK-8检测2个淋巴瘤细胞系C3和C5的增殖能力;应用常规染色体分析法检测这些细胞系的核型;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这些细胞系的体外致瘤能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这些细胞系的侵袭转移能力;通过小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这些细胞系的体内致瘤能力.结果:两个细胞系中C3增殖能力强于C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细胞系都是非整倍体核型,细胞系C3的众数范围是38~78,C5的众数范围是28~50,C3细胞系中亚二倍体、二倍体和超二倍体所占比例分别为20.33%、8.47%和71.2%,C5细胞系中亚二倍体、二倍体和超二倍体所占比例分别为11.11%、86.42%和2.47%.C3和C5细胞系的非整倍体细胞比例分别为95.73%和13.58%.C3细胞系可以在软琼脂中形成克隆,而C5细胞系未能形成克隆.在体外,C3细胞系的侵袭转移能力强于C5细胞系.体内致瘤实验结果表明,C3细胞系恶性程度较高,体内致瘤能力明显强于C5细胞系,C3细胞系在体内的转移灶较多,在肝脏和肾脏均有转移灶点,而C5细胞系只在肾脏出现转移灶点.结论:非整倍体与肿瘤细胞致瘤性之间存在相关性,非整倍体对细胞的恶性转化及肿瘤发生具有重要贡献.
推荐文章
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疫苗
荷瘤小鼠
免疫治疗
胶质瘤细胞中端粒结合因子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关系的研究
神经胶质瘤
端粒
端粒,末端转移酶
肿瘤标记,生物学
植物非整倍体及其在遗传研究上的应用
非整倍体
基因定位
连锁群
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关系
细胞凋亡
肿瘤
基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整倍体与肿瘤细胞致瘤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癌症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非整倍体 致瘤致瘤性 核型 增殖能力 侵袭转移能力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08
页数 7页 分类号 R730.231+.3
字数 48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401/j.cnki.1007-3639.2017.0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康燕燕 2 1 1.0 1.0
2 徐阳 5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整倍体
致瘤致瘤性
核型
增殖能力
侵袭转移能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癌症杂志
月刊
1007-3639
31-1727/R
大16开
上海市东安路270号
4-575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56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