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甲基苯丙胺制毒原料样品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及(1S,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1R,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分别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和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LC-UV)分析该类样品,考察各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结果 GC-MS可以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进行定性分析,最低检测限为4.0 μg/mL,但进样口的高温会导致(1S,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和(1R,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转化生成1,2-二甲基-3-苯基-氮丙啶.LC-MS及LC-UV分析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前者对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最低检测限为0.3 ng/mL,对(1S,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1R,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的最低检测限为1.0 ng/mL;后者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最低检测限为3.0μg/mL,对(1S,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和(1R,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的最低检测限为5.0 μg/mL.结论 GC-MS仅适用于分析样品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不能检测样品中的(1S,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和(1R,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LC-MS可同时对样品中的痕量麻黄碱、伪麻黄碱及(1S,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1R,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LC-UV则适用于上述物质的常量分析.
推荐文章
HPLC法同时测定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
麻黄
麻黄碱
伪麻黄碱
HPLC法
伪麻黄碱生产工艺的考察
伪麻黄碱
生产工艺
考察
(+)-(1S,2S,5R)-8-联苯薄荷醇的合成
(+)-(1S,2S,5R)-8-联苯薄荷醇
(R)-(+)-pulegone
手性试剂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麻黄碱、伪麻黄碱及(1S,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1R,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的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司法鉴定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法医毒物学 麻黄碱 伪麻黄碱 (1S,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 (1R,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鉴定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1
页数 6页 分类号 DF795.4
字数 39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17.05.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钱振华 45 142 7.0 9.0
2 李静 4 6 2.0 2.0
3 花镇东 15 41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医毒物学
麻黄碱
伪麻黄碱
(1S,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
(1R,2S)-β-氯代甲基苯丙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司法鉴定
双月刊
1671-2072
31-1863/N
大16开
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8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8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