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筛选出固碳能力较强的造林绿化树种,提高森林的碳汇功能,2014年8月,设置标准地114块,采用收获法测定了河南中北部常见的38个树种的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平均生长量与含碳量,计算不同树种的固碳量,对不同树种的固碳量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落叶阔叶乔木平均固碳量最大,其次为常绿阔叶乔木、灌木,针叶树最小。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悬铃木固碳量最大,其次为107杨、泡桐、银杏、国槐、刺槐、楸树、苦楝等树种,火棘固碳量最低,建议在河南中北部造林绿化中优先选用悬铃木、107杨、泡桐、银杏、国槐、刺槐、楸树、苦楝。
推荐文章
浙北地区常见绿化树种光合固碳特征
日固碳量
光合生理参数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光合固碳
福建省中北部一次暴雨成因分析
大暴雨
弱环流形势
成因分析
山西中北部地区地壳垂直形变时空演化特征及与强震的关系
山西中北部地区
水准测量
地壳垂直形变
地震危险性
黑龙江省中北部暴雨天气成因分析
暴雨
水汽
动力条件
天气过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南中北部38个常见树种的生物量与固碳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西部林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生物量 含碳量 固碳量 聚类分析 绿化树种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4
页数 6页 分类号 S718.5
字数 38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473/j.cnki.xblykx1972.2017.01.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东海 18 26 3.0 4.0
2 白保勋 22 44 3.0 4.0
3 焦书道 5 10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408)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量
含碳量
固碳量
聚类分析
绿化树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林业科学
双月刊
1672-8246
53-1194/S
大16开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内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7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54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