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皮肤小切口修复隐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白唇、红唇交界区域设计三角形皮瓣,结合口腔内黏膜切口入路,在恢复患侧唇峰、唇珠结构的同时,一次性完成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人中嵴的成形和鼻翼畸形的纠正.结果 8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鼻底丰满度良好,鼻孔横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人中窝及人中嵴形态良好.所有患者对轻微的白唇瘢痕能够接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口内入路功能性唇裂及鼻畸形修复术具有手术后瘢痕轻微,减少术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优点,结合口内切口入路可同期完成传统入路的各项操作要求,是治疗I度唇裂或隐性唇裂较为理想的方法.
推荐文章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临床应用60例效果评价
单侧唇裂
唇裂修复
治疗效果
新生儿唇裂修复的临床评价--附11例报告
新生儿
婴幼儿
唇裂
修复
用改进的MillardⅡ式法修复隐性唇裂10例
隐性唇裂
改进
MillardⅡ式法
隐性唇裂的治疗进展
隐性唇裂
口轮匝肌
鼻唇部肌肉张力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应用皮肤小切口修复隐性唇裂的临床效果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手术入路 隐性唇裂 唇裂修复术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2-324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9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90.2017.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镝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唇腭裂中心 16 24 2.0 4.0
2 李俊霞 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 2 3 1.0 1.0
3 郭敬松 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手术入路
隐性唇裂
唇裂修复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双月刊
1671-0290
11-465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82-800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8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6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