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气流温度和组分粒子数密度是定量评估电弧加热器运行参数和流场品质的关键,常规测试手段难以适应电弧加热器内高温气流的恶劣环境,电弧加热器等离子体气流诊断研究一直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应用激光吸收光谱技术,选用原子O(777.19nm)谱线, 基于局部热化学平衡等离子体假设,对电弧加热器内高温离解空气(>5000K)试验气流进行在线诊断.试验测得了总焓H0=15.8,17.4MJ/kg 2组工况下,电弧加热器内等离子体气流温度和原子O粒子数密度.2组工况获得平均气流温度分别为5843和6047K,对应高温平衡气流表获得气流温度为5950和6335K.测得加热器运行稳定后2组工况的原子O总粒子数密度在(1.1~1.2)×1018cm-3之间,低能级5S02粒子数密度在(1.0~1.6)×1010cm-3之间,2组工况原子O总粒子数密度的差异与NASA-CEA平衡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电弧加热器气流局部热力学平衡假设的有效性.本研究工作验证了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可作为高焓电弧加热器常规诊断手段.
推荐文章
激光吸收光谱断层诊断技术测量燃烧流场研究进展
激光吸收光谱
断层诊断技术
光学测量
数据处理
重建算法
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天然气水分测试中的应用
激光吸收光谱
天然气
水分
测试
镜面法
重复性
响应速度
精确度
超声脉冲反射法和激光吸收光谱法同步测量流动液膜厚度
测量
实验验证
超声脉冲反射法
激光吸收光谱法
超燃冲压发动机煤油燃烧加热器设计中的流场计算
超燃冲压发动机
煤油燃烧加热器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弧加热器高温流场激光吸收光谱诊断
来源期刊 实验流体力学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激光吸收光谱 电弧加热器 等离子体流场诊断 原子氧粒子密度 气流温度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及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3
页数 6页 分类号 V556.4
字数 41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729/syltlx2016017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连忠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电弧等离子应用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7 113 6.0 7.0
2 欧东斌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电弧等离子应用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9 107 7.0 9.0
3 林鑫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电弧等离子应用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4 17 2.0 4.0
5 曾徽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电弧等离子应用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6 11 2.0 3.0
8 董永辉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电弧等离子应用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激光吸收光谱
电弧加热器
等离子体流场诊断
原子氧粒子密度
气流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验流体力学
双月刊
1672-9897
11-5266/V
大16开
四川绵阳211信箱
62-47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4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