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的影响,对灌浆期干物质积累、转运以及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2008年设置的长期耕作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免耕秸秆不还田(NT)、免耕秸秆还田(NTS)、旋耕秸秆不还田(RT)、旋耕秸秆还田(RTS)、深松秸秆不还田(DT)、深松秸秆还田(DTS)、翻耕秸秆不还田(CT)和翻耕秸秆还田(CTS)耕作处理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和气孔导度日变化的影响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秸秆还田下不同耕作方式的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高于相应的秸秆不还田处理;各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旗叶胞间CO2浓度日变化的影响均呈“广口V型”双峰曲线变化趋势;除DTS、RTS和RT处理冬小麦旗叶的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变化外,其他各处理冬小麦旗叶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趋势.模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以DTS处理最大,分别比NT、DT、RT、CT、NTS、RTS和CTS处理增加了20.0%、21.7%、19.7%、21.5%、0.8%、12.1%和4.2%;秸秆还田条件下各处理的光响应曲线拟合程度均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DTS籽粒产量最高,RTS次之,CTS再次,CT处理最小,DTS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比NTS、RTS、CTS、NT、DT、RT和CT处理高10.8%、1.3%、2.1%、5.4%、11.9%、12.4%和12.6%.通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趋势可得,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技术,特别是DTS和NTS处理可减缓光合午休现象,使冬小麦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推荐文章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
保护性耕作
旱地
光合作用
产量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冬小麦
耕作方式
免耕
籽粒灌浆参数
千粒重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水氮耦合
冬小麦
籽粒灌浆
产量
限量灌溉对旱地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和产量的影响
限量灌溉
过量灌溉
灌水次数(量)
旱地小麦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光合日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冬小麦 光合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 产量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5-893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7/j.1001-9332.201703.02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5)
共引文献  (589)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68)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6(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8)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耕作方式
冬小麦
光合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