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电解法制备黑铜粉的机理进行研究,考察了铜离子浓度、砷离子浓度对黑铜粉形成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阴极产物的微观形貌,利用循环伏安曲线、恒电位阶跃暂态曲线研究玻碳电极表面黑铜粉的形核过程.研究表明,在低浓度铜溶液中,随着砷浓度的增大,沉积层逐渐从疏松块状结构变为疏松粉末状结构;铜在玻碳电极上的电结晶遵循液相传质控制的三维生长机理,随着As3+浓度增加,形核速率增大;在低浓度铜溶液中(3g/L),As3+的加入大大促进了晶核的形成,使晶粒过于细化,从而形成了黑铜粉.
推荐文章
废电解液净化除杂制取硫酸铜研究
电解液
除杂净化
硫酸铜
电解液循环方式对电解能耗及铜粉性能的影响
电解铜粉
新型电解槽
电流效率
电解能耗
铜粉粒度
低杂质铜电解液净化工艺流程对比分析
电解液净化
电积
诱导法
电流效率
铜电解液脱铜及脱杂技术探讨
脱铜
脱砷
诱导法
连续脱砷法
旋流电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铜电解液净化过程中黑铜粉的形成机理
来源期刊 中国有色冶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铜电解液 杂质砷 黑铜粉 形成机理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6
页数 6页 分类号 TF811
字数 332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文燕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8)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电解液
杂质砷
黑铜粉
形成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有色冶金
双月刊
1672-6103
11-5066/TF
16开
北京市复兴路12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0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98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