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工业尾气高湿度、PM2.5难去除特性,提出废气-废水多相交叉流阵列脱除PM2.5的新方法,尾气横掠液膜柱阵列,蒸汽发生冷凝带动PM2.5向气液界面运动.使所有液膜柱阵列成为独立脱湿除PM2.5分离单元并组成串-并联结构,对分离单元建立水蒸气和PM2.5颗粒传质微分方程,颗粒的脱除速度正比于水蒸气传质通量,得出尾气冷凝脱湿、除PM2.5效率.理论分析表明,PM2.5颗粒脱除效率正比于水蒸气脱除量,对交叉流阵列入口尾气T=100℃、H=0.626kg/kg,气液界面Tw=20℃,100排交叉流阵列组成的串-并联结构液膜柱群湿度脱除、PM2.5脱除效率分别为96%、70%.对20(列)×100(排)交叉流阵列进行实验,实验值略大于理论值.
推荐文章
气液交叉流阵列PM2.5热泳和扩散泳拟传质模型
PM2.5
拟传质模型
气液交叉流
热泳
扩散泳
错排降膜阵列气液交叉流界面捕集PM2.5的传质类比模型
PM2.5捕集
降膜阵列
气液交叉流
传热传质类比
捕集效率
湿法除尘技术进展及变温多相流脱除PM2.5的新方法
PM2.5减排
湿法除尘
技术进展
变温多相流
交叉流阵列
燃烧源PM2.5凝结洗涤脱除实验研究
PM2.5
过饱和
多相凝结
脱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液交叉流阵列除湿与PM2.5脱除耦合研究
来源期刊 化工设计 学科
关键词 冷凝 脱湿 交叉流 脱除效率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设计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6,23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473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素兰 87 534 13.0 20.0
2 郑志坚 14 20 2.0 3.0
3 陈倬 5 1 1.0 1.0
4 兰赟 2 3 1.0 1.0
5 曾清荣 2 1 1.0 1.0
6 陈冲 8 13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冷凝
脱湿
交叉流
脱除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设计
双月刊
1007-6247
51-1355/TQ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大道中段279号成达大厦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6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70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