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连续提取方法对洱海湖滨带和湖中心带表层沉积物磷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滨带 TP的含量为741.35—1061.36 mg·kg-1, 平均为872.61 mg·kg-1, 显著高于湖中心带(含量范围576.38—722.98 mg·kg-1, 平均值663.67 mg·kg-1).两区域均以IP为主赋存形态, 分别占TP的79.70—84.97%(湖滨带)和78.1—92.28%(湖中心带), 而IP中以Ca-P为主, 分别占IP的26.76—63.38%(湖滨带)和28.67—55.16%(湖中心带).从各形态磷的含量分布特征来看, 湖滨带的TP、IP、OP、Ads-P、Fe-P和Ca-P均显著高于湖中心带, 而De-P则相反, 反映了磷在迁移过程中与环境因子变化之间响应关系.相关分析表明湖滨带TP与IP、OP、Ads-P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在湖中心带这种关系则仅存于TP与IP之间, 说明湖滨带磷具有较强的释放潜力, 而湖中心带则更多的体现了洱海区域的地质特点.该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环境因子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响应关系, 揭示高原湖泊磷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洱海缓冲带典型入湖溪流沉积物磷形态的分布特征
茫涌溪
莫残溪
中和溪
沉积物
磷形态
洱海
滇池湖滨带沉积物氮形态的空间分布
滇池
湖滨带
沉积物
毛乌素沙地湖滨带沉积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湖滨带沉积物
有机碳
全氮
全磷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洱海湖滨带与湖中心带表层沉积物磷的形态对比分析与环境学意义
来源期刊 生态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磷形态 表层沉积物 湖滨带 湖中心带 洱海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5
页数 8页 分类号 X830
字数 86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108/j.cnki.1008-8873.2017.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乔永民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32 356 12.0 18.0
3 张渊明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81 1009 18.0 28.0
4 杨骏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61 483 12.0 19.0
5 朱毅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13 93 5.0 9.0
8 郭佳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9 126 6.0 9.0
12 余翔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3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7)
共引文献  (246)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3(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5(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磷形态
表层沉积物
湖滨带
湖中心带
洱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科学
双月刊
1008-8873
44-1215/Q
16开
广州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0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