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11年来东北春谷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为东北春谷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资源利用和育种方向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东北春谷区生育期、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产量等农艺性状数据,结合东北春谷区生态区域类型特点,研究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用DPS软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共有60个,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谷子品种鉴定标准,11年间通过鉴定的品种18个.参加区试的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平均值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受气候条件因素影响较大,2010年通过鉴定的品种的产量较2005年增产4.6%,2015年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分别较2005年和2010年的品种增产12.62%和7.66%,总体来看育成品种表现出产量逐步增加的趋势.育成品种的产量增产幅度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单就产量而言,11年间九谷23、九谷14和龙谷31增产幅度超过10%,是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通过对18个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株高、单穗重、出谷率、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决定了产量90.98%的变异.过去11年东北春谷区利用夏谷血缘育成的品种九谷23,表现较突出,且株高约115 cm,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代表着东北春谷区育种的整体方向.[结论]东北春谷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单穗重和穗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大,同时农艺性状受品种特性、气候、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育种中应在注重单穗重和穗粒重的同时,兼顾株高、生育期、抗性等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特别是应该降低株高和缩短穗颈长,使新培育的品种适应机械化轻简栽培,并继续加大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品种的培育,满足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人们膳食结构改善对轻简栽培和优质品种的追求.
推荐文章
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
春谷
中晚熟区
区域试验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华北夏谷区近30年来主要谷子育成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华北地区
谷子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演变
中国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中国东北
大豆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互补等位变异
群体遗传结构
福建省近年来育成春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春大豆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北春谷区近年来谷子育成品种的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春谷 区域试验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年,卷(期) 2017,(23)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谷子糜子育种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07-4516,中插15-中插1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2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祥羽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17 158 6.0 12.0
2 李延东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20 44 4.0 5.0
3 马金丰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19 54 5.0 6.0
4 刁现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6 199 7.0 14.0
5 李志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14 30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3)
共引文献  (373)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0(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春谷
区域试验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