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余家傩戏流传于秀山县隘口镇凉桥村,被称为民间戏曲的“活化石”.余家傩戏戏剧结构分明,表演方式灵活多变,集中反映了该地区的民俗风情,具有强烈的渝东南少数民族特色.同时,它还吸收了该地区的花灯、山歌、摆手舞以及道教、佛教音乐的唱腔特点.本文重点阐述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余家傩戏的人文生态、内涵、构成要素、程式结构、特点及其传承特征.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非遗保护视野下秀山余家傩戏的生存与传承
来源期刊 四川戏剧 学科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余家傩戏 保护 传承 人文生态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非遗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05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侯路 1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余家傩戏
保护
传承
人文生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戏剧
月刊
1003-7500
51-1087/J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22号
62-112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62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91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