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关中农田土壤通气、透水能力下降,抗不良环境能力减弱,生产成本逐年递增的实际问题,以关中11个县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壤耕作层厚度、容重及团聚体特征为指标,开展了现代利用强度及土壤管理模式下农田土壤物理状态及其退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土壤发生学层次厚度尽管很厚,但受下层土体紧实化的影响,农田土壤耕作层普遍浅薄,疏松良好的土壤耕作层厚度变化在5~21 cm.调查范围内耕作层厚度在20 cm左右的仅占18%,10~15 cm之间的占64%,<10 cm占18%左右.关中地区农田0~20 cm耕层土壤容重变化在1.04~ 1.34 g·cm-3,平均容重为1.21 g·cm-3,属于良好物理状态;而20 ~ 40 cm土壤容重变化在1.46~1.70 g·cm-3之间,平均容重为1.58 g·cm-3,属于很紧实土壤状态.约36%的农田在20 ~ 40 cm处容重达到或超过了1.60 g·cm-3的极限容重值.用干、湿筛技术测定的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关中农田1~5mm的“(质量)优势团聚体”、团聚体的几何均重直径(GMD)、标准化平均当量直径(NMWD)以及土壤结构系数(Kctp)均显示,耕作层土壤团聚状态处于良好级别,其下层64%的土壤团聚状态较差,关中农田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差,各地土壤团聚体状态以及稳定性差别明显.结论:关中地区农田土壤耕层变浅薄,是因为20~40 cm土层紧实化程度增大和犁底层上移与变厚所致;20~40土壤容重已经增大到极限值;0~20 cm土壤团聚体状态良好,但稳定性不强是引起其下层土壤紧实化的重要原因.关中农田土壤亚表层紧实化问题普遍,有愈加严重的发展态势.从空间上紧实化土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难以被人们所觉察,属于隐型土壤物理退化特征,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