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莪术与三棱配伍前后莪术挥发油中4种有效成分的煎出率变化,为揭示莪术与三棱配伍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莪术单煎及与三棱合煎后挥发油中4种有效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β-榄香烯)的含量,并对各成分的煎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与莪术单煎比较,合煎后挥发油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的煎出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榄香烯的煎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莪术与三棱配伍合煎后可有效增加其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的溶出,推测此可能为二者配伍后药效增强的原因.
推荐文章
柴葛煎中药物单煎和共煎对柴胡挥发油煎出量的影响
柴葛煎
柴胡
大豆黄卷
黄芩
葛根
挥发油
单煎
共煎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有效成分
莪术
挥发油
产地
有效成分
色谱-质谱法
熟地黄、山茱萸、茯苓单煎液与合煎液中毛蕊花糖苷、没食子酸煎出量的变化
熟地黄
茯苓
山茱萸
合煎
单煎
毛蕊花糖苷
没食子酸
煎出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莪术单煎及与三棱合煎后挥发油中有效成分煎出率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药房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莪术 三棱 合煎 配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煎出率
年,卷(期) 2017,(22) 所属期刊栏目 制剂与工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10-311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3
字数 31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7.22.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樊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 30 35 4.0 5.0
2 张昊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 13 14 2.0 3.0
3 蔡德富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 16 77 5.0 8.0
4 李文静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 30 60 4.0 5.0
5 洪博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 31 53 4.0 5.0
6 崔涛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 27 43 4.0 5.0
7 刘雷 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 12 73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4)
共引文献  (7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莪术
三棱
合煎
配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煎出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房
半月刊
1001-0408
50-1055/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78-33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41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1730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