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社交媒体兴盛的今天,媒介化社会渐渐成为传播学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些研究强调了媒介在社会制度和人的行为两个层面的建构作用,具有浓厚的建构主义色彩.与其他观点不同的是,本文认为媒介化社会理论的起点可以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场“回到人”的社会科学革命,其中第二个芝加哥学派将社会结构、社会变迁与个体感受以相对完美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统合了社会的“结构”(structure)和行动层面,并为所有相似的努力提供了重要的起点.尤其是欧文·戈夫曼的理论,分别从“角色扮演”“框架”两个维度勾勒了“结构”与个体经验、行动如何发生勾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社会媒介化的新视角.
推荐文章
论海商法追偿时效期间第二个起算点的完善
追偿时效
第二个起算点
非诉与诉讼
立法建议
田东县第二个小学
田东县
小学
占地面积
教职员工
高级教师
在校学生
教学班
学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媒介化社会理论的缘起:传播学视野中的“第二个芝加哥学派”
来源期刊 新闻大学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第二个芝加哥学派 符号互动论 角色 框架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传播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103
页数 8页 分类号 G20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翼青 116 531 12.0 19.0
2 杨馨 4 10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20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媒介化社会
第二个芝加哥学派
符号互动论
角色
框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闻大学
月刊
1006-1460
31-1157/G2
大16开
上海市邯郸路440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内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18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218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