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地下水资源是维系锡林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稳定的关键因子.立足于地下水位这一关键性指标,采用地下水可持续性评价和数值模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地下水安全利用方式.结果表明:现状年河谷平原的地下水可持续性较强,而开采集中的城市规划区及毛登牧场可持续性一般或较差;丰沛的降水及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增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但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灌集中开采,破坏了城市规划区周边及毛登牧场的地下水均衡关系,通过设置和对比不同开采方案,限制灌溉规模成为未来解决这一危机的首要途径,即2020年应减少903.23×104 m3开采量,其管理地下水位阈值为0.13 ~0.55 m.
推荐文章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方法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
监测网优化设计
监测网密度
监测网频率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设计
乌鲁木齐河流域
地下水水位监测
监测网密度优化
频率优化
自动监测
江淮流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及预报模型与耕作层排渍模型研究
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预报模型
耕作层排渍模型
江淮流域
物种多样性及生物量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以海流兔河流域为例
地下水位
海流兔河流域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锡林河流域地下水位管理阈值研究
来源期刊 干旱区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地下水 可持续性 可开采量 地下水位 锡林河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水土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9-486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67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66/j.azr.2017.03.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永富 23 77 5.0 7.0
2 廖梓龙 28 142 6.0 10.0
3 郭中小 32 106 6.0 8.0
4 龙胤慧 18 76 5.0 7.0
5 宋一凡 12 61 5.0 7.0
6 刘慧文 3 12 2.0 3.0
10 崔英杰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8)
共引文献  (7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下水
可持续性
可开采量
地下水位
锡林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研究
双月刊
1001-4675
65-1095/X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3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70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