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体外三维培养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观察其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时,PI3K、EphA2蛋白的表达,探讨VM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三维培养OCM-1细胞,于三维培养7d进行过碘酸-雪夫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PAS)染色,观察PAS阳性的环状结构的形成(即其形成VM的能力),于1d、4d、7d进行PI3K和EphA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观察其结果.结果 OCM-1细胞三维培养4d,细胞大部分呈多角形,胞浆较丰富,核圆形,可见核仁,少部分肿瘤细胞长梭形,可见3~5个长梭形细胞彼此连接围咸丰环状结构.7d后,肿瘤细胞几乎均变成长梭形,沿着胶原支架生长,细胞伸出长的突起,彼此之间相互接触围成环状结构.PAS染色可见瘤细胞大多呈弥散排列,肿瘤细胞模仿机体血管生成而形成瘤细胞条索并围成管道,一层细胞外基质(PAS阳性物质)围成环状结构.与培养1d的细胞相比,培养4d和7d的PI3K和EphA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7 d>4 d>1 d,P<0.05).结论 EphA2和PI3K可能在三维培养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的VM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干扰素-γ对黑色素瘤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及机制
黑色素瘤
干扰素γ,重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肿瘤干细胞
血管生成拟态
雷公藤内酯醇诱导人脉络膜黑色素瘤株OCM-1凋亡的机制研究
雷公藤内酯
黑色素瘤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的三维培养及血管生成拟态机制的研究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 血管生成拟态 三维培养 内皮细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2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8-83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4
字数 42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9/j.cnki.rao.2017.02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彦津 66 385 10.0 18.0
2 高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7 39 4.0 6.0
3 陈陆霞 4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
血管生成拟态
三维培养
内皮细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2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