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液滴成型技术,在同轴微流体装置中,通过对连续相流速、黏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的调变,获得了球形、棒状、子弹头形及瓜子形貌的油包水(W/O,W为水,O为油)乳液液滴.在丙烯酰胺聚乙二醇(AM-PEG)体系中将AM聚合成聚丙烯酰胺(PAM),PAM与PEG分相形成以PAM水凝胶为核、PEG水溶液为壳的核/壳结构液滴,制得了对应形貌H/W/O(H为水凝胶)结构的PAM/PEG多重乳液液滴.当酯类、烃类和硅油类油相分别作为内、外侧油相时,得到的O/W/O液滴形貌与使用相同外侧油相时制得的W/O液滴形貌是对应的.聚合后,由于每种油相的极性不同,造成油水界面处分相现象的差异,可制得对应形貌的O/H/O、O/W/H/W/O、O/H/W/O及O/W/H/O结构的多重乳液液滴.
推荐文章
微通道内非牛顿流体中液滴生成机理研究进展
微通道
液滴
非牛顿流体
弹性
剪切变稀
双重乳液的微流控制备进展
双重乳液
稳定性
微通道
微流控
流型演化
硫酸钡微/纳结构材料的微乳液合成与形貌控制
微/纳结构材料
微乳液
CTAB
硫酸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结构和形貌非球形多重乳液液滴的微流体制备
来源期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流体 非球形乳液 多重乳液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016.1
字数 49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627.2017.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利雄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51 625 13.0 23.0
2 董晓斌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1 0 0.0 0.0
3 张大猷 南京工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流体
非球形乳液
多重乳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1-7627
32-1670/N
大16开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43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