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线路检测中,常通过对线路中的导电薄膜粒子的计数和定位实现其导电性的自动检测.为了解决窄边框线路中粒子密度增大带来的粒子重叠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微分干涉成像和掩模法结合k均值聚类的算法,在分离出粒子的亮、暗部后,结合图像熵值和粒子的凸性准确分割出粒子.讨论了聚类簇选值的影响,通过不同粒子密度、不同粒子尺寸的样本检验本文算法,并与以往的梯度结合灰度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粒子密度较小的区域能达到92.6%的识别率,在粒子密度较大的区域也能达到86%的识别率,分别比梯度加灰度的方法提高了9.9%和42.7%.解决了粒子重叠的问题,并且对光场和成像效果有更好的鲁棒性.
推荐文章
液晶屏显示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
机器视觉
液晶显示器
数字图像处理
缺陷检测
液晶屏模糊边缘缺陷分布式检测方法
MapReduce
二次缺陷分割
C-V 模型
SVM分类器
基于SOPC的液晶屏接口组件设计
SOPC
组件编辑器
液晶屏
基于WINCE&ARM9的液晶屏驱动设计
WINCE
液晶屏
显示驱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液晶屏线路中导电粒子压合的自动光学检测研究
来源期刊 液晶与显示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异向导电胶膜 粒子重叠 k均值 图像熵 凸性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图像处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3-55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P29
字数 38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YJYXS20173207.055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松岩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68 248 8.0 12.0
2 肖可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6 9 2.0 2.0
3 何俊杰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6 9 2.0 2.0
4 刘畅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25 3.0 4.0
5 陈玉叶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2 1.0 1.0
6 郭振雄 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4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异向导电胶膜
粒子重叠
k均值
图像熵
凸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液晶与显示
月刊
1007-2780
22-1259/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20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1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