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纳米银是以纳米技术研制的一种新型消毒杀菌剂.选择家蚕血液型脓病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和桑青枯病痛原菌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2种蚕桑生产上重要的病原微生物,用纳米银进行处理,测试与分析纳米银对2种病原物的杀灭效果及作用机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0.2 mg/L纳米银溶液处理24 h后BmNPV多角体的包被蛋白受到破坏,裸露的病毒粒子被纳米银粒子进一步杀灭;家蚕4龄幼虫用经过纳米银溶液处理的BmNPV多角体悬液添食后,至5龄末期无感染症状,证实了BmNPV的多角体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感染活性.用琼脂糖凝胶与SDS-PAGE电泳技术检测青枯劳尔氏菌经0.2 mg/L纳米银溶液处理24 h后的核酸和蛋白质变化,结果显示:菌体基因组DNA电泳条带呈现拖带现象,菌体蛋白质条带变得杂乱、不完整,说明茵体的DNA及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被纳米银粒子破坏和部分降解.试验结果从病原的结构和分子水平证明了纳米银对上述2种病原物有杀灭作用.
推荐文章
云南蚕区家蚕品种资源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抗性评价分析
家蚕品种
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抗性评价
云南蚕区
喂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诱导家蚕抗菌肽基因表达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抗菌肽基因
诱导
表达
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与蛋白的研究进展
家蚕
核型多角体病毒
基因
蛋白
研究进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LAMP可视化检测技术的建立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家蚕血液型脓病
LAMP
早期诊断
可视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银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青枯劳尔氏菌的杀灭作用
来源期刊 蚕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纳米银 青枯劳尔氏菌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杀灭作用 多角体结构 细菌DNA 细菌蛋白质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630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82.2|S884.5+1|S888.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441/j.cnki.cykx.2017.04.01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6)
共引文献  (192)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银
青枯劳尔氏菌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杀灭作用
多角体结构
细菌DNA
细菌蛋白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蚕业科学
双月刊
0257-4799
32-1115/S
大16开
江苏省镇江市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28-23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81
总下载数(次)
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