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强震作用导致流域内松散物源、微地貌及水文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致使强震区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和活动规律区别于普通泥石流.从启动判别、沟床侵蚀和溃决放大效应等3个方面入手,利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强震区泥石流启动-流通-堆积全过程的动力特性.结合案例验证了强震侵蚀-溃决型泥石流的力学机制.分析表明,泥石流沟床侵蚀是外部应力增加、内部强度衰减和松散物质基础3种机制的综合结果,沟道堰塞体溃决导致泥石流流量被瞬间放大,进而反馈到侵蚀机制中,导致泥石流规模剧增.红椿沟8· 14泥石流案例验算显示,H02、H03堰塞体溃决导致泥石流流量放大至800.80m3 ·s-1,沟床侵蚀物质总量达34.72×104m3,约占总规模的50%.
推荐文章
强震区泥石流物源演化指标选取及规律分析
泥石流
物源演化
量化指标
规律
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量特征
泥石流
激发雨强
形成机理
汶川地震
汶川震区泥石流堵河类型探讨
泥石流
堵河
影响因素
经验公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强震区侵蚀-溃决型泥石流的动力特性定量分析
来源期刊 工程地质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沟床侵蚀 溃决放大效应 FLO-2D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灾害与斜坡稳定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1-150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642.23
字数 78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44/j.cnki.jeg.2017.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川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134 3572 31.0 56.0
2 黄勋 5 54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5)
共引文献  (293)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地震
泥石流
沟床侵蚀
溃决放大效应
FLO-2D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地质学报
双月刊
1004-9665
11-3249/P
大16开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2-29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5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