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寒凉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为临床外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查阅《中药学》教材,以临床确有的寒凉类外用中药报道为基础,选取有记载的202味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四气、五味、用法与功效等.结果:202味寒凉类外用中药中主要为性寒药物(占57.9%),其次为性微寒药物(占28.2%);以味苦、味甘为主,分别占51.0%、292%;大部分属于无毒类(占87.6%),大毒占1.5%,微毒占4.4%,归胃经占3.5%,其中归肝经比例最高(34.2%),其次为归肺经(26.7%);其中清热解毒中药最多(占40.6%);外用常用方法为外敷法>外洗法>烟熏法.结论:寒凉类外用中药以味苦、甘为主,具有止痛、清热凉血、祛湿、消肿、杀虫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皮炎、延后中通、痔疮、舌虫咬伤、牙痛等疾病的治疗.
推荐文章
活血化瘀类单味中药对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中风
单味中药
活血化瘀
几种外用中药制剂人体耐受性试验设计方法
外用制剂
中药
人体耐受性
临床试验
设计
中药内服外用联合治疗顽固性荨麻疹10例临床观察
顽固性荨麻疹
中药内服
中药外用
相似度算法和凝聚法对中药功效及性味的分类研究
层次聚类
相似度
重心法
离差平方和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寒凉类外用中药的性味功效研究
来源期刊 保健文汇 学科
关键词 寒凉类中药 药性 药味 功效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18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母丹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寒凉类中药
药性
药味
功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保健文汇
月刊
1671-5217
15-1213/R
16开
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风路祥泰大厦1号
18-81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26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238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