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南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位于城口断裂与铁溪-巫溪断裂之间,为研究该构造带断裂对烃类运移及构造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本文对该构造带内断裂流体的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断裂流体碳氧同位素整体较围岩更为分散,δ”CPDB介于-2.9‰~3.9‰之间,属正常海相碳酸盐层的碳同位素值,坪坝断裂附近δ13 CPDB呈明显亏损,具外来流体混合的特征.流体包裹体为含烃的气液二相盐水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H4,液相为H2O.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城口断裂附近最高,主要为311~336℃,频率峰值温度为328℃;往南叠瓦带流体均一温度主要位于183~269℃之间,峰值为230℃,断褶带峰值为213℃,滑脱褶皱带为170℃,整体表现为向盆内方向降低.盐度主要为4.43%~8.6% NaCl.研究表明,城口断裂作为大巴山构造带南北分界的主干断裂,古流体的形成温度和热演化程度最高,且从盆地向北至城口断裂,各构造带流体的热演化程度、成岩温度、古流体压力均逐渐升高,说明随着构造活动的增强,构造带中的流体更为活跃,持续时间更长,导致流体形成的深度和温度变化较大.构造带内的流体总体上形成于封闭体系,在主构造应力的驱动下,盆地深部含烃流体沿断裂向浅部运移,并与浅部地层流体发生混合,运移通道整体处于封闭状态;而构造带内的一些次级断裂,因其形成的时间以及向下延伸的深度不足以触及下古生界烃源岩层,因此其对流体封闭性的影响有限.
推荐文章
南大巴山前缘黄龙组古岩溶储层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古岩溶储层
锶同位素
地球化学
岩溶流体
黄龙组
南大巴山
南大巴山造山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方向
构造特征
变形(地质)
油气勘探
造山运动
大巴山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
热年代学
构造变形
逆冲推覆带
大巴山
秦岭南缘大巴山褶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
逆冲推覆构造
冲断褶皱构造
巴山弧形断裂带
南秦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褶皱带断裂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保存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断裂流体 断层封闭性 南大巴山前陆冲褶带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9-118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779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0)
共引文献  (360)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5)
18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2(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4(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5(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6(4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0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1)
2008(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9(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0(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断裂流体
断层封闭性
南大巴山前陆冲褶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