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和亚甲基蓝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构筑了一种铋离子荧光探针.亚甲蓝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表面使其荧光发生猝灭.铋离子存在时,由于它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的结合力强于亚甲蓝,使体系的能量转移得到抑制,荧光恢复.在最优化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0.5μmol/L(R=0.9955),最低检出限为16 n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湖水中的Bi3+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推荐文章
碳点的制备及其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碳点
量子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纳米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显微术及其新进展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显微术
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寿命
荧光寿命成像显微术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荧光寿命成像显微术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量子点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巯基乙酸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Bi3+对GdBO3∶Ce3+,Tb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GdBO3
荧光粉
发光性质
Bi3+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亚甲基蓝荧光能量转移体系测定水中Bi3+
来源期刊 发光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Pdots) 亚甲基蓝(MB)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Bi3+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发光学应用及交叉前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53-1358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57.3
字数 31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fgxb20173810.135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军勇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4 22 3.0 4.0
2 王磊 43 32 3.0 4.0
3 巩振虎 16 10 2.0 3.0
4 周凯 16 39 4.0 5.0
5 刘义章 34 52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4)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Pdots)
亚甲基蓝(MB)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Bi3+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光学报
月刊
1000-7032
22-1116/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12-31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