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白尖山花岗闪长岩位于北阿尔金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东段,呈大套岩株状产出于拉配泉岩群之中.该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低的SiO2含量(62.58%~65.05%),富CaO(4.02%~4.98%),铝饱和指数A/CNK<1.0(0.89~0.98),富集K、Rb、Ba,亏损Nb、Ta、Zr、Ti,属于准铝质钙碱性岩石系列,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其稀土元素∑REE=90.2~137.8 μg/g,具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特点,具弱的Eu负异常(δEuN=0.84~0.92).该岩石变化范围较大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2.96~7.99)可能与源区物质不充分的岩浆混染有关,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实验岩石学资料的对比,其形成应为洋壳俯冲时板片脱水诱发下地壳基性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初始岩浆结晶作用的产物,同时在岩浆侵位过程中还受到上地壳物质(杂砂岩等)的混染.锆石U-Pb年龄为475.2±2.0 Ma,结合锆石CL图像具有岩浆环带特征和Th/U值(0.30~0.75),推断该年龄为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本次研究的白尖山花岗闪长岩应为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东部地区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岛弧岩浆活动的组成部分,与西部红柳沟地区(恰什坎萨依及巴什考供盆地北缘)的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共同构成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产生的岛弧岩浆岩带.此外,由西到东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的南北两侧均发育早古生代与洋壳俯冲有关的花岗质岩石,表明整个北阿尔金洋俯冲时期可能具有双向性.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阿尔金白尖山地区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 岛弧 下地壳部分熔融 新疆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2-1038
页数 17页 分类号
字数 1015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康磊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9 236 8.0 9.0
2 刘良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5 467 11.0 15.0
3 杨文强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7 169 6.0 7.0
4 盖永升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4 56 4.0 4.0
5 廖小莹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5 129 5.0 5.0
6 刘锦宏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24)
共引文献  (1229)
参考文献  (5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3(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5(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5)
1996(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1997(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8(5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7)
1999(8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8)
20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2(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3)
2003(7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2)
2004(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7)
2005(10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6)
2006(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5)
2007(8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4)
2008(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柳沟-拉配泉蛇绿混杂岩带
花岗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
岛弧
下地壳部分熔融
新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