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灭幼脲为供试农药,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田间施用后桃果实中的灭幼脲残留动态,评估了其残留膳食安全风险,为灭幼脲安全施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桃果实中灭幼脲残留,添加回收率在101.2%-116.1%,变异系数为4.8%-8.7%,最低检出限均为0.01 mg/kg.施用剂量为0.375 g/L时,灭幼脲在桃果实中残留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施药10 d后,其消失率大于90%,降解半衰期为3.1d.在0.25 g/L和0.375 g/L剂量下,两次施药,第7、10、21天残留量不超过0.883 mg/kg.经过残留安全评价,不同人群单独摄入桃的膳食风险熵值均低于ADI的15%,不会对消费者产生明显的安全风险.桃生产中灭幼脲的安全使用指标为:有效成分用量不高于0.25 g/L,施药次数不超过2次,收获前安全间隔期为7d,最大残留限量值为2.0 mg/kg.
推荐文章
SPE-HPLC测定黄瓜中除虫脲灭幼脲和杀铃脲的残留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
除虫脲
灭幼脲
杀铃脲
检测方法
灭幼脲防治榆兰叶甲的研究
灭幼脲
榆兰叶甲
防治
不同浓度氯吡脲对红阳猕猴桃质量及其安全性的影响
红阳猕猴桃
氯吡脲
花朵喷施
残留量
质量
食用安全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田间施用灭幼脲在桃中的残留安全性评估
来源期刊 上海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灭幼脲 残留检测 风险评价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环境·质量安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5
页数 5页 分类号 S662.1|S481.8
字数 38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955/j.issn1000-3924.2017.03.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灭幼脲
残留检测
风险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农业学报
双月刊
1000-3924
31-1405/S
大16开
上海市金齐路1000号
4-52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0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34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