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红芪药材的鉴定方法及红芪有效成分多糖的提炼工艺.方法:通过红芪的外形、切片及粉末显微等三种方式鉴定红芪的特征,比较水提醇沉法与碱浸提法提取多糖含量与得率.结果:(1)红芪外表呈红褐色,皮质坚韧,纹理清晰,味微甜,咀嚼无豆腥气味;(2)水提醇沉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0℃,固液比例1∶12,反复沉淀提取两次,1h/次;(3)水提醇沉法提取的红芪多糖含量与得率明显高于0.3 mol/L、0.5 mol/L碱浸提法(P<0.05).结论:通过外形、切片及粉末显微观察可掌握红芪特点.红芪水提醇沉法提取红芪多糖有效性高于碱浸提法,在今后的提取工艺中,可注重对综合性多指标提取工艺的深入研究.
推荐文章
降血脂中药有效成分及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降血脂
中药
有效成分
提取工艺
超高压技术在提取中药有效成分中的应用
超高压技术
提取
中药有效成分
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超临界CO2萃取
中药
脂溶性成分
水溶性成分
丹参
葛甘咀嚼片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
葛甘咀嚼片
工艺优化
正交实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红芪药材的鉴定及有效成分多糖的提取工艺
来源期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红芪 多糖 鉴定 提取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中西药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9-16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4.2
字数 220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8.1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峥嵘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药剂科 7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0)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芪
多糖
鉴定
提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月刊
1671-4040
36-1251/R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文教路529号
44-126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52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65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